你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 资讯信息 信息详情
陕西省少工委委员、安康市少工委副主任王智:为孩子重塑未来 你我将如何应对
发布时间: 2020/4/23 8:38:23 作者: 来源:本站原创

王智,陕西省教学能手,陕西省少工委委员,安康市少工委副主任,安康市王智少先队工作站主持人,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党支部副书记、政教处主任、团支部书记、大队辅导员。曾荣获“陕西好青年”“陕西省优秀辅导员”“安康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”“汉滨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
2020庚子之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凶猛袭来,打乱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。疫情虽然带给大家诸多不便,但同时也为教育人带来了更多的思考。面对突然而至的未来,教育形态已然发生着巨大的改变,面对未来,你我该如何行动?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、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,以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为宗旨,吸引了全国各地4200余所学校加盟实验,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,深刻改变了近500万师生,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,他在《未来的学校》中描绘着新教育的理想模样,也为我们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。

学习中心,长什么模样?

朱永新教授说,未来,物理形态的学校,钢筋水泥、砖瓦花木,依然如故,保安可能还会有,围墙也可能依然在,但是,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。

人类本来是没有学校的,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之一,从父系氏族末期“成均”“庠”到奴隶社会“序”“校”再到商代才出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。而我们较为熟悉的“私塾”也是在100多年前出现的,就私塾的教材而言,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家诗》《千字文》,以及《女儿经》《教儿经》《童蒙须知》等等,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、《古文观止》等。因为只有极少部分人才有学习的机会,所以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还有80%文盲。新中国的教育,给了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,而教育活动中的阅读更是不可替代的。以“阅读改变人生”为指向,我们学校坚持开展的“共读共写共成长”活动,延伸的“英文共读共听”活动,不论是在何种教育变革下都是应该被倡导和践行的。今天,互联网的发展,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,为我们所预判的“未来学校会被学习中心取代”提供了重要条件。疫情之下的这个时代正在倒逼学校展开不寻常的“生长”。倒逼着我们去努力想象、描绘一个新的教育故事,以及可能的路径;倒逼着我们去努力思考——什么才是教育的原点、学校存在的新方式、我们如何培养人、以及教育管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。诚如朱教授所言,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是孤岛,而是彼此连接的环岛。未来的学生,不像现在一样在一所学校学习,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,而且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。例如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4000所,那么,学生就可以在4000个学习中心之间游学选修。而疫情背景下,我们正在开展的线上教学,即整合了全区优质教学资源,我校就有14位省级教学能手参与课程录制,让不同学校学生进行共享,全区数万学生受益,这是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,也是未来教育的雏形。

未来的学习中心,没有固定的教室,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;未来的学习中心,没有统一的教材,全天候开放,没有周末、寒暑假,没有上学、放学的时间,也没有学制。受疫情影响,返校前一直开展线上教学,按照全区统一要求,每位孩子按时、按课表听课,旨在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。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当时没有吃透教学内容,但是可以运用回播功能继续学习,有一些孩子接受能力好,则可以跳级听课,选课程听课。这就是超前学习的一种良好状态。

未来学校,学生准备好了?

2000多年前,孔子就提出了“有教无类”的教育理想。他认为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而从善,所以应该一视同仁对他们进行教育。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,孔子打破了官学对学生的限制,他招收学生不分阶级、不分地域、不分智愚,只要肯虚心向学,交上十条干猪肉,都可以成为他的弟子。未来学校,谁想学,谁就是学生;少年儿童来学,父母也可以同时来学;少年儿童来学,老年人也可以来学;不同社区、不同城市的学生都可以来学。所以,未来的学习中心最重要的学习主体者仍然是适龄学生,然而在每一位适龄学生身边,都活跃着积极学习的成年人,既成为学生的榜样,又能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学习保障。

线上教学以来,我们学校开展的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,CBBY“新阅读 喜说写”战疫联合公益课程、线上教学、新生命教育课程、线上升旗仪式的主题教育、线上班队会、线上音体美等直播课程,我们的学生父母、还有爷爷奶奶都参与其中,陪伴孩子学习成长,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。其中我校优秀学生父母刘德群先生表现尤为突出,他对家族中六个孩子进行说写训练,引导孩子们走入说写课堂,一同学习,一同书写。同时,他每一天按时转发晨诵、共读、说写课,以一己之力带动80个班级,25所学校参加公益说写课,让这项公益课惠及3万个家庭,成为这个区域最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义工。3月3日《环球时报》英文版报道CBBY“新阅读 喜说写 ”抗疫联合公益课,文中特别讲述了他的事迹。刘德群先生是我们新父母的榜样,也是新教育的受益者,他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历程,正是未来学校学生与父母该有的样子。

未来学校,教师准备好了吗?

未来的教师,私塾制在现代学校形态中的体现是导师制,教师作为学生导师的责任将会越来越重要。未来教师将会是一个精英群体,只有精英,才能做导师。未来的学习将进入一个课程为王、能者为师的新的时代,而阅读,在未来社会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毫无疑问,教师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,在未来是不会被取代的,智能机器人也不可能全面取代真人教师。那么未来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,首先要学会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,教育是人的事业,是情感的双向交流,优秀的教师应当怀有对学生的大爱,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,所谓“亲其师 信其道”。其次要更新自我学习方式,养成终身学习习惯。互联网时代,未来教师需要娴熟的运用智能机器人获取各种教育资源,利用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术,及时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案例与问题。“人机共教”的新时代,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,未来的教师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,而是学生的指导者、陪伴者。

线上教学以来,我们的教师每天在钉钉统计学生健康情况、发布作业、批改作业、上传学习资料、进行线上辅导直播、线上班会……陪伴孩子度过疫情时期的同时俨然成了主播、后台管理员、客服信息员等等,新的工作环境下,每一位教师都积极转换角色,学习新技术,为成为未来“能者”而努力着。

学习中心,学生父母准备好了吗?

在人类教育的历史上,家庭从来没有缺席过。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,家庭在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。自从家庭和私有制出现以后,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家庭都是人类最古老、最权威、最有效的教育场所。家庭,自古以来,就是孩子的“学习中心”。

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,对于未成年的儿童,尚不具备发掘自身特长、甄别学习中心特点的能力,父母的意见和建议,起着极大的作用;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创造者,管理者和施教者,未来学习中心的举办者是多元主体,更加需要家长的管理;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参与者,参与是最好的陪伴,也是管理的一种方式,更是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。

9年来,我校家校共育项目组做了大量的工作,从校级父母委员会到年级组父母委员会,到班级父母委员会。每学年召开两次全校家校共育会,6次校级、年级父母委员会。邀请家长来校开展“亲子大讲堂活动”“入学仪式”“入队仪式”“毕业典礼”“学生校外实践活动”“研学旅行”等等,同时为家长提供“家庭教育专家讲座”“一对一家庭教育辅导”。既有效运用了重要的人力资源,大大提高了家校共育的实效性,更成为最美丽的教育风景!

面对当代社会网络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的发展,渴望教育变革,呼唤未来学校,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最强音。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,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创新,一人又一人的行动。

未来已来,教育改革的大路上,我们一直在行动!